1. 疫情削減后期供應
11月4號大連莊河疫情爆發,跟著防疫辦法要求,地區交通管制,使得雞苗、毛雞、飼料等生產資料進出受限。飼料可嚴厲消毒輸入,毛雞雖有困難,尚可內部緩慢消化,但雞苗卻無法正常補欄。出欄結束的雞棚,只能空棚等待。莊河之外的飼養戶,看到后期雞源缺乏,隨即敞開“搶苗補欄”形式,雞苗價格一路高漲。
2. 暴雪加快產能去清
11月7號,暴雪成為壓倒安穩行情的一根稻草,本次暴雪導致的雞棚坍毀會集在河北和東北地區。且坍毀的雞棚多為設備簡陋的老舊雞棚,若排除蛋雞及其他種類雞棚,暴雪對飼養產能的影響遠小于莊河疫情,但雞棚坍毀直接影響養戶對供需聯系的認知。疫情疊加暴雪,飼養端情緒化補欄嚴峻。
3. 飼養扭虧為盈
山東干流棚前報價從3.60元/斤,漲至3.90元/斤,漲幅8.33%。遼寧毛雞進場價格從3.90元/斤,漲至4.20元/斤,漲幅7.70%,兩省的實踐成交價格都在加價0.05-0.10元/斤。飼養端完全扭虧為盈,若按照散戶的飼養形式(嚴控料比、無人工、折舊成本)計算,現在飼養盈余在2.00-3.00元/只。在此影響下,飼養端補欄活躍,前期空棚觀望的散戶,也參與賤價苗的搶奪隊伍,株洲雞苗價格一飛沖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