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魚不換水,種菜不施肥,“魚菜共生”形式完成動物、植物、微生物三者間的生態平衡。
4月2日,記者走進寧夏石嘴山市星海鎮棗香村,一排排農業大棚很是顯眼。走進棚內,只見一個洪流池內魚翔淺底,成群的鱸魚悠然嬉戲,不遠處種植的西紅柿長勢喜人,一派生機盎然。
“能吃能拉的魚類受歡迎,能給蔬菜供給充足的養分?!睂O武向記者解說,原來魚有兩種排泄物,一種是看不見的氨水,通過魚的鰓排出,另一種是固體,也便是人們能看見的魚便,兩者都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使用。而“魚菜共生”形式中,魚池通過管道連著過濾槽,水體通過物理過濾和生物過濾兩道關,排泄物轉化成了硝酸鹽類物質,成了種菜的“養分液”,養魚水通過過濾和微生物分化,作為肥料供給給蔬菜,被蔬菜吸收過濾后的潔凈的水,又流回魚池供魚成長。
指著眼前的溫棚,孫武向記者介紹,溫棚占地720平方米,其中魚池高1.5米,直徑8米,1年養1.5到2季魚,1季可養2500公斤左右的成魚;棚內一年種植2茬蔬菜,1茬菜4000公斤至5000公斤,單棚單季效益4萬元左右?!啊~菜共生’項目養出來的魚,肉質更緊實,滋味更鮮美;而用養魚水種菜,菜的養分更豐富,品質更健康,我們的綠色農產品根本不愁賣!”
2021年年底,棗香村建成首期“魚菜共生”設備溫棚20棟,今年將新建15棟設備溫棚。棗香村的“魚菜共生”只是寧夏水產飼養業轉型晉級的一個縮影。
寧夏水產飼養始于1955年,從無到有,從小到大,到現在已開展為西北地區重要的漁業出產基地和水產品集散中*心。2021年,全區漁業面積穩定在50萬畝,其中水產飼養面積達35萬畝,水產品產量16.6萬噸;人均水產品占有量22.9公斤,是西北五省區平均值的4倍多;從漁農人人均純收入16702元,高出全區農人人均純收入1000元以上;完成漁業經濟總產值47億元。
十四五”期間,寧夏漁業將按照“慣例種類提質增效,優新種類擴量增收”的思路,加速調整飼養種類結構,首要推廣鯉魚、草魚2個慣例種類和斑點叉尾鮰、鱸魚、河蟹3個優新種類,因地制宜開展黃河鯰魚、南美白對蝦等其他種類;加速改變出產方式,要點推廣洪流面生態增飼養、寬溝深槽與“設備養魚+稻漁共作”歸納種養、漁菜生態種養、鹽堿地(水)飼養4項生態飼養技術形式,以及休閑垂釣漁業、流轉加工業2種產業鏈條延伸形式。完成水產飼養種質資源普查和調查,查清原種、地方品系、新種類和引進種的種類、集體數量、區域散布和保護使用等狀況,助力打好種業翻身仗。
湖南省吉泰農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,是“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”,公司位于醴陵市明月鎮灣富村,公司目前有三個飼養基地,占地600畝,建有飼養車間近40000m,現有員工158人,注冊資本3115萬元。是一家專業從事種雞育種與繁育家禽企業。黑土雞,株洲雞苗,烏皮土雞.公司開展產學研合作,組建由國家等級育種專家為科學家的技術團隊,成立家禽育種技術中心,2018年公司參與完成的《地方雞保護利用技術體系創建于應用研究》獲得“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”。公司現有存欄種雞30萬套,可向社會年供應各類雞苗3000萬羽。是目前湖南主要的雞苗供應企業,株洲市主要的家禽養殖企業。